近年预载Windows的手提游戏机,突然变了各电竞电脑品牌的最新战场,纷纷推出相关机场抢攻市占率,MSI 亦不例外,早前在CES在推出了市场上首部采用Intel Core Ultra 处理器的手提游戏机Claw。 究竟好不好用?打起机来表现如何?Edward 就借得此机一个星期,现在就为安软读者们分析一下MSI Claw 5个优点及5个缺点,再建议大家是否值得入手吧。
优点一:手柄位够深握感不错
让笔者先说优点吧,在设计上,MSI Claw与其他Windows手提游戏机算是颇相似,不过它就只有黑色版本。 笔者比较欣赏的是它的机身加入人体工学设计,双手握机部分设有少许深度的手柄位,双手握机时感觉十分实在及舒服,而机身高度又刚好是一个手掌连手指的长度,拇指操控一对摇杆、方向键或ABXY键,而食指、中指就操控顶部4个按键,无名指就操控机背的一对自设功能/宏键,可说是刚刚好,在操控手感上算是十分不错。


▲MSI Claw 两边握机位均设有手柄,官方表示是参照了人体工学去设计。



▲笔者试玩的时候发现这个手柄确实令机身很紧贴手掌,而且基本上将手掌放上去,手指很自然就会放在不同位置,操控打机十分舒服。
优点二:双操控模式支持游戏广泛
无论是预载 Windows 的手提游戏机,或者采用自家 OS(例如:Steam Deck)的游戏机,最大问题就是游戏支持方面,毕竟并非每部机都设有不同操控方法,让用家可以支持不同种类的游戏,之前就测试过有些品牌的游戏机只是支持主要以摇杆玩的游戏较好,但传统以触控版 / 鼠标玩的游戏就玩不到,或者较难操控。 MSI Claw 在这方面就提供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它支持一键在手把模式及桌面模式之间切换使用,前者较方便玩以摇杆为主导的游戏,例如:格斗、RPG 等,而后者除了较方便玩以鼠标为主要操控模式的游戏外,亦方便在 Windows 接口进行操控,感觉就像拿着一部小电脑般,即使不想打机,用来睇片、上网亦无问题。 这种设计,令MSSI Claw支持的游戏种类极为广泛,基本上只要在Windows上安装及玩得到的游戏,在MSSI Claw上也可以玩得到,使用上完全不用担心。

▲本身 MSI Claw 采用 Windows 系统,支持的游戏平台已是十分多,基本上 Steam、Ubisoft、Xbox、EPIC Games、EA、Battle.net 等平台的游戏都可以装在上面玩。

▲另外,它亦设有两种控制模式:手柄模式及桌面模式,而且通过MSS Centre M的快速设置目录可以一键转换。

▲有些在电脑主要用键盘及鼠标玩的游戏,如果使用手柄模式,其实是玩不到,或者很难操控的。

▲改为桌面模式后,荧幕上就会出现鼠标游标,之后只要通过摇杆就可以控制它,再使用 A 键就可点选项目。

▲至于玩一些动作类的游戏,当然是使用手柄模式玩会更理想。



▲而在MSI Centre M中,亦可预设在游戏中使用不同模式下,各按键的不同对应功能,不过它就不能按游戏逐个设置,要进入游戏后才可设置,比较可惜。
优点三:打机表现算理想
游戏机大家最重视的除了手感,当然就是效能。 MSI 作为市场上首部采用Intel Core Ultra平台的手提游戏机,笔者初步试玩过相比其他采用AMD处理器的竞争对手,两者性能表现其实差不多,无论从多款游戏实际玩落的表现,或者从效能测试软件获得的结果亦可印证这一点。 笔者试过玩像 GTA V、FC24、Hogwarts Legacy 这类大作,基本上都有 40fps 至 55fps 左右,最差表现的 Hogwarts Legacy 也有 30fps 以上,虽然玩起来还是有点「窒下窒下」,不过以在手提游戏机上的表现而言已算不俗。

▲MSI Claw 硬件上内置了 Intel Core Ultra 5 155H 处理器,是市场上首部采用 Intel Core Ultra 平台的 Windows 手提游戏机。
测试硬件 测试软件 细项 得分CPU Geekbench 6单核运算 2228 多核运算 10117 GPU 3DMark Fire Strike 7656 Fire Strike Extreme 3958 Fire Strike Ultra 2095 Time Spy 3748 Time Spy Extreme 1802 Port Royal 1517 整体系统效能 PCMark 10 6232 Geekbench 6 OpenCL 25237 Vulkan 32017
▲效能方面,笔者首先使用了多个效能测试软件,初步测试MSSI Claw的整体表现,大家可以从结果见到处理器方面,由于采用了全新的Intel Core Ultra 5 155H处理器,运算表现十分不错,而采用Intel Arc图像处理芯片取代以往的IntelIris Xe,图像处理方面的表现亦加强了。 当然,相比拥有独显的电竞笔记本,MSI Claw作为游戏机仔表现肯定有所不及,但从3DMark各项DirectX 11及DirectX 12的得分可见它的表现也不是太弱,如果将游戏画质调至中级左右,理论上也可以有颇为流畅的效果。


▲至于实际打机表现方面,笔者先测试比较静态的《Football Manager 2024》,这类游戏图像处理为副,主要是处理器运算,而配备了Core Ultra 5处理器的MSFlaw,在执行这类游戏其实十分流畅,大家可以见到即使开至最高画质,也有80多 fps到116fps可见一斑。



▲之后笔者开始测试动态画面较多的游戏,首先就试玩 RPG 加格斗的《Dragon Ball Z:Kakarot》,大家可以见到即使开至最高 1080p 画质,但帧率在战斗画面也可以去到顶点的 60fps,表现理想。


▲之后笔者再测试另一款同样是 RPG + 格式的游戏《Crisis Core – Final Fantasy VII – Reunion》,开至720p及中级画质时有120fps帧率的极流畅效果,而开至最尽画质及解像度,格斗时也有57fps左右的帧率,表现算不错。



▲之后再测试运动类游戏《FC24》,大家可以见到除了解像度开至最尽 1080p,画质亦调至 Ultra,比赛时的帧率也达到 52fps 左右,在这个情况下踢波流畅度其实不影响游玩体验。



▲之后笔者再测试对图像处理要求较高的游戏,例如:《Armored Core VI Fires of Rubicon》,开至最高解像度及高画质,在游戏中大致可维持30fps至51fps左右,表现算不错,唯一是极间中会出现窒一窒的情况,但对游玩体验影响不太大。



▲之后再以《GTA V》这款经典 RPG 动作游戏测试,解像度开至 1080p 及系统建议画质,行路及驾车时也有 56fps 左右的帧率,同样十分流畅。



▲最后一款测试的游戏,就是对这类手提游戏机极具考验的《Hogwarts Legacy》,笔者亦尝试将画质调至 Ultra 去考验它,结果只有 18fps 至 26fps 左右,表现不算理想。 之后将画质调至 Low 或 Medium,帧率才回升至 40fps 左右,似乎这款游戏 MSI Claw 应付上会有点吃力。
优点四:散热表现优异
第四个优点就是它的散热表现颇为理想。 MSI Claw 内置了自家的 Cooler Boost HyperFlow 散热系统,设有一对散热风扇,并采用内流式散热设计,官方表示气流经重新导向后可确保所有内部组件都可维持正常温度,以免因为过热影响效能表现。 而笔者试过后亦确实觉得它的散热系统表现十分理想,即使笔者以性能模式打机,一对散热风扇的运作噪音仍不算明显,但同时机身一直也保持正常温度,笔者即使以测温枪在打了超过30分钟游戏后量度机身温度,各部分也全是40度以下。 可见它的散热系统确实有助将机内热力由机顶带出机外,令系统可以长保冷静高效。


▲散热方面,可说是 MSI Claw 的强项,它的机背一整块均采用通窿设计,而机内一对散热风扇会将冷空气抽入机内,再通过它的 Cooler Boost HyperFlow 散热系统,确保气流会流经所有内部组件,并将它们发出的热力经机顶一整排的排气孔排出机外。



▲至于散热表现方面,笔者使用性能模式玩了游戏半小时,之后将测温枪先量度机面温度,大家可以见到左、中、右分别录得34.9度、35.6度及30.1度,这个水平基本上操控时是不会感受到机身发热的。



▲而左手柄、机背及右手柄,就分别录得 27.1 度、30.1 度及 26.5 度,可见 MSI Claw 的散热表现认真不错。



▲至于同样使用性能模式,但使用内置电池打机的情况又如何?同样玩了游戏半小时,机身正面左、中、右以测温枪分别录得36.9度、36.9度及34.9度,同样完全不热。



▲而机背的左手柄位、机背及右手柄位,亦只是录得 32.6 度、33.8 度及 32.8 度,比起使用湿电是热了少许,但握着机身同样感受不到热力,可见即使使用内置电池打机,散热系统表现依然理想。 基本上,大家在打机时不要按着机顶出风位就无问题了。
优点五:定价合理算抵玩
其实市场上不少对家的手提游戏机,初推出时都将价位订在 6 千多 7 千多元,虽然也不算十分昂贵,但对于未接触过这类产品的用家始终会感到有点犹豫。 而MSI Claw的定价就相对较进取,笔者手上的Core Ultra 5版本现在价位也只是$5,499,相比其他同级对手算是进取价,5千多元可以入手,大大降低用家入手的心理关口,加上MSFlaw笔者觉得性价比亦算高,以定价来看是值得考虑入手的。

▲以 MSI Claw 的表现,5 千多元可入手其实算是颇为抵玩。
在讲完五大优点后,就让 Edward 也为大家分享一下试用 MSI Claw 后它的五大缺点吧。
缺点一:机身胶感较重手感一般
第一个缺点是机身设计上,虽然它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握感算是舒服,但机身胶感颇为明显,加上没有加入任何纹理设计,只是单纯一整块塑胶机壳,令上手时胶感颇为明显,感觉有点「玩具」。 此外,MSI Claw 依然拥有一般手提游戏机的最大问题:机身重量较重,它达到 675g 的重量,如果大家在街上拿着玩,不用半小时应该会觉得双臂有点痠软,要双臂放在台面拿着机身感觉才会好一点。

▲MSI Claw 设计上采用了相对较简约的设计,机壳基本上就是一大块塑料,但这就令机身摸上手胶感十分明显。


▲此外,机身大细方面,它依然比对手 ASUS ROG Ally 大部,但就比采用 Steam OS 的 Steam Deck OLED 细部一点点。



▲不过重量方面,MSI Claw 以电子磅量度,达到 670.1g,相比 ROG Ally 的 613.4g 及 Steam Deck OLED 的 637.9g,MSI Claw 明显重了一大截,如果外携打机时双臂并不能放在平面,很快手臂就会因为机身较重而感到痠软,体验不算太理想。
缺点二:摇杆按键造工一般
MSI Claw 的胶感除了来自机壳,另一个就是来自它的按键及摇杆,虽然外观上看起来,它的摇杆加入 RGB 灯效,ABXY 键亦加入背光灯,感觉颇为有型,但实际使用起来感觉不太实在,摇杆转动太松,按键按下去亦不够回弹力,那种「玩具」感十分明显,作为一部五千多元的 Windows 手提游戏机,这些设计也让用家感觉有点粗糙,确实有点可惜。


▲MSI Claw 设有左右各一只摇杆,并设有 RGB 灯效,另外左边设有方向键,右边设有 ABXY 键,布局与其他 Windows 手提游戏机差不多,不过它就不设触控板。


▲而荧幕左上、右上两侧亦各设有 2 个功能键。


▲机顶左、右角落均各设有一对 B、T 按键。


▲机背就左、右各设一个M宏键,用家可按个人需要自订功能。

▲按键算齐全,但造工却十分一般,摇杆使用起来感觉太松太「儿戏」,而按键按下去回弹力亦不太够,感觉有点「玩具」。


▲另外,机顶设有内置指纹辨识器的开关键,亦设有 microSD 读卡器及 USB-C 插槽。 笔者见到这个设计,不禁有点担心读卡器与散热位置如此接近,会否对记忆卡有所影响?这就有待时间验证了。

▲而机顶另一边就设有音量键,以及 3.5mm 耳机咪高峰插孔。
缺点三:荧幕表现一般亮度较低
至于显示方面,MSI Claw内置了7寸1920 x 1080解像度荧幕,虽然更新率也达到颇高的120Hz,但它只是普通的IPS材质触控荧幕,亮度亦只有500尼特。 当然,其实它与竞争对手的荧幕规格相比差异不算明显甚至相同,但不知为何使用MSFlaw打机时,即使将荧幕亮度调至100%,感觉也不算十分明亮,当然一般室内玩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出到室外就略嫌较暗了,可视角度表现亦是一般,未见有太突出之处,尤其是相比采用OLED荧幕,早前推出的Steam Deck 新版,就更加是有少许被比下去,确实有点可惜。

▲显示方面,MSI Claw内置了7寸1920 x 1080解像度120Hz IPS触控荧幕,与其他竞争对方的配置差不多。


▲荧幕亮度为 500 尼特,一般在室内玩就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去到室外玩,尤其是阳光直射荧幕时,笔者就不禁担心它的亮度是否足够了,毕竟它只是 IPS 材质而非 OLED。


▲内置的一对喇叭位于机身左、右下角,音质算是不错,即使音量开至最大也未见拆声情况。
缺点四:使用时间太短外携打机不便
另一个可说是现时 Windows 手提游戏机的普遍「死症」,就是耗电太快,这个缺点在 MSI Claw 上亦见得到。 虽然官方表示它内置了6 –cell 53Whrs锂电池,更声称相比市场同级产品可有50%的续航力增加,但实际用来打机,笔者就见到这增幅不算明显,笔者试过以性能模式玩了10分钟 GTA V(亮度100%音量50%),电量已跌了10%,以此推出即使将MSFlaw充满电,也只是可以玩到1小时20分钟左右,耗电速度与对手的AMD 机款差不多甚至更短一点点,相比 Steam Deck OLED 就更加短了。 所以整体而言,MSI Claw 的使用时间不足依然是死症,对外携打机的方便性始终有所削弱。


▲以性能模式玩了 10 分钟 GTA V,电量已跌了 10%,可见它的使用时间仍然不太足够。
缺点五:MSI Centre M 接口设计较简陋
最后一个缺点,就是接口方面。 一如其他品牌的Windows手提游戏机,MSI Claw也内置了自家的MSSI Centre M软件,当中除了同样可以快速启动游戏外,亦设有不同参数供用家微调各模式的效能及表现。 理论上它是十分好用的,但实际使用起来界面相比其他品牌机款确实有点简陋:可供调校的参数不够多,界面设计及编排亦不够 user-friendly,像是蓝牙、Wi-Fi 等每次都要按一下扫描才会显示列表,而快速设置列表方面,虽然采用 overlay 形式显示是十分方便,但它提供的项目不够多,简单像是游戏解像度、 更新率等参数也没有提供转换,对于在游戏中要临时更改参数以提升流畅度,MSI Centre M 的设计就较为不便了。

▲MSI Claw 预载了MSI Centre M软件,同样可以浏览所有已安装在机内的游戏并直接启动,不过界面就相对比较简陋。

▲下方亦设有多种情境模式供用家选用,不过可供设置的选项着实不多,较特别的只是它具备 AI 人工智能引擎,系统会按游戏需要多少资源而决定使用哪种模式打机,官方表示这可有效省电,不过笔者实试过其实帮助不算太大。


▲至于其他可供用家微调的模式,只有性能模式及手动模式,不过选项方面,前者只可调校机身温度多少时一对散热风扇各自以多少百分比转速运作,而后者就只能调校电源及电池模式时的TDP水平,这个程度的调校对于游戏爱好者来说确实不太足够。


▲另外,MSI Centre M 的快速设置目录采用 overlay 模式显示是值得一赞的,但项目确实不太足够,尤其是十分重要的即时解像度、帧率调校也没有,确实令笔者有点失望。


▲此外,蓝牙及Wi-Fi设置,列表需要按下扫描键才会显示出来,设计同样有点奇怪。


▲反而两种操控模式的设置就比较详尽,这个要加分。

▲而 AI 人工智能引擎,可以设置的项目同样不多,选用它就真的要看 AI 是否生性了,笔者初步试玩过其实还算可接受。

▲灯效亦可让用家设置。

▲另一个笔者觉得比较古怪的设置,就是软件及驱动程序更新方面,有些是可以自动更新的(即是按下更新就会自动下载及安装新的驱动程序),但有些像 MVA Drive,即使按下更新它是不会安装的,而是要回到 Windows 桌面再手动按下安装文件才会安装(笔者手上的一部机甚至发现按下安装文件亦没有反应),使用上十分不 user-friendly。
总结:抵玩但整体有待改进
总括而言,今次MSI推出的Windows手提游戏机Claw,整体设计及操控是见到MSI的心思:简约风格的同时保留少量游戏机应有的电竞元素,加上是市场上首部采用Intel Core Ultra处理器的游戏机,定价又相对进取,确实是有一定吸引度。 不过在机身用料及操控上就确实有待改进,例如:机身太平凡没有加入纹理确实令手感颇「胶」,MSI Centre M 的设计亦令喜欢打机的用家在操控上感到不够方便,加上按键、摇杆造工也只属一般,所以整体都是有待改进。 但毕竟MSI Claw只是他们的第一代产品,如果下一代可以针对缺点有所改进,而定价又可以保持现有水平的话,MSI的手提游戏机依然是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至于如果大家问Edward,测试完MSFlaw是否值得入手?笔者会回答大家:预算有限的话,MSI Claw的整体表现其实是不错的;但如果预算充足,市场上其实有更好的选择,加上现时市场上的所有手提游戏机,仍然未解决到电量不足及整体配置较入门的弊病,如果不是心急咽新的话,其实再观望一年半载,可能会有更理想的装置出现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