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 销售不如预期,产量砍到「接近停产」

根据《日经亚洲》与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的最新报导,苹果已「大幅下修」iPhone Air的生产计画,供应链最快从现在起至2026年第一季将削减超过80%的产能,甚至提前终止部分零组件的生产。

整体表现冷淡,iPhone Air 几乎没有买气

这款主打超薄设计、定位略低于 Pro 系列的「实验性产品」,原本希望成为新的市场切入点。

有投资机构调查更直言,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消费者想买 iPhone Air」,且也不愿为「可折叠手机」这类产品支付额外费用。

▼ iPhone Air 在日本的库存量相对充足,表示买气不高

iPhone Air 销售不如预期,产量砍到「接近停产」

苹果将重心转回 iPhone 17 系列,Pro 与 Pro Max 需求稳定

相较之下,iPhone 17 系列的市场表现虽然称不上火热,但销售趋势稳健,特别是高端的 Pro 与 Pro Max 机型。 根据供应链消息,苹果预计会将部分iPhone Air的产能转移到iPhone 17系列上,将增加约200万支的生产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苹果近年来持续强调 AI 功能,但目前 AI 并未成为消费者购机的主要考量点。 这也意味着,产品外观与功能取舍,对 iPhone 的销售表现仍有关键影响。


不只是苹果,三星也暂停类似产品开发

iPhone Air 的失利,并非苹果一家公司独有的问题。 根据报导,三星也因 Galaxy S25 Edge 的市场反应低迷,取消了后续机型的开发计画,显示「超薄手机」或「特色机型」在主流市场仍属小众,难以大规模推广。

iPhone Air 销售不如预期,产量砍到「接近停产」

iPhone Air 终成短命机,主流消费者不买单「超薄设计」

事实上,iPhone Air 并非苹果第一次在主力机型外尝试新市场。 从当年的iPhone mini到iPhone Plus,每次都希望能补齐产品线、抓住新族群,但最后都因销量不佳而停产。

这次的 iPhone Air 采用超薄设计,厚度仅 5.6mm,为了轻薄而在部分功能上作出妥协,却再度遭遇市场冷淡反应。 种种迹象显示,标准 iPhone 与 Pro 系列仍是苹果最稳固的两条产品线,而「第四款机型」的市场空间仍待摸索。

iPhone Air 虽以轻薄外型吸睛,但缺乏足够差异化、定价与功能取舍不符市场期待,最终成为苹果另一款短命产品。 从 iPhone mini 到 Plus 再到 Air,苹果持续在探索产品线的「第四定位」,但市场一次次证明:消费者对 iPhone 的需求其实很明确,追求的是功能完整、高续航与稳定性,而非实验性的规格创新。

(0)
Anton PoulsenAnton Poulse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